多元实践 全面发展—武汉外小2025年第18周周报速递

一周速递

(6.9-6.13)

五育并举 德育课程见成长

星光剧场 照见彼此共温情

创新评价 传承课程育成长

情境实践 多元评价提素养

中心课堂 学习策略重研究

老班开讲 慧心分享共育人

素质教育 探索考评新路径

AI赋能 工会暖心诚关怀

五育并举 德育课程见成长

本周升旗仪式由三二中队承办,主题为“巧手创绿园 童心绘蓝天”。本场升旗仪式以儿童视角,寓教于乐,通过原创情景剧《小树苗的绿色使命》展现“浪费精灵”与“环保卫士”的戏剧冲突,并呈现班级“绿芽行动组”等小组的实践过程和真实成果。快板《环保三字经》朗朗上口,浓缩行动指南;环保服装秀直观体现“变废为宝”理念,将环保教育融入生动实践与艺术表达,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环保意识,为全校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星光剧场 照见彼此共温情

本周外小“星光心剧团 ”迎来了首场演出,那些看似笨拙的台词,实则是破茧的勇气;那些略显生涩的走位,恰是成长的印记。当聚光灯亮起,小演员们用全情投入的表演,在掌声与欢笑中勾勒出童真与勇气交织的成长轨迹。这场用心灵浇灌的戏剧之旅让我们看见:当教育以艺术为翼,每个孩子都能成为自我生命的导演。

创新评价 传承课程育成长

为深化素质教育,我坚持“学生成长系列化”培养计划,重点探索多元化评价方式。创新实施“无纸化测评”,通过让高年级学生共同参与制定评价标准、担任“小考官”等实践,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责任感。在“小考官课程”中,学生们不仅学习如何科学评价他人,更在互评过程中锻炼沟通协作能力。这种“以评促学”的方式,既减轻了传统考试压力,又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评价真正成为促进成长的“助推器”。

趣味游园巧闯关 多元评价促成长

——我校低年级开展学科综合实践闯关活动

     6月12日,校园里欢声笑语不断,一二年级的同学们手持“闯关卡”,兴致勃勃地穿梭在各个教室之间。原来,这是学校为落实“双减”政策特别设计的学科综合实践闯关活动,用趣味游园的方式替代传统考试,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收获知识,在实践中快乐成长。

情境实践 多元评价提素养

神话主题 寓教于乐

       本次活动以中华神话故事为主题,精心设计了12个特色关卡。语文组的“仓颉造字”关卡前,孩子们正用象形文字创作小故事;数学组的“精卫填海”关卡里,小朋友们通过数石子、拼图形来解决难题;英语组的“后羿射日”环节,同学们用英语描述射日过程,既锻炼口语又学习传统文化。

      “我最喜欢'神农尝百草'这个关卡!”一年级的小不点兴奋地说,“在这里我们认识了各种草药,还做了有趣的科学实验。”劳动组的“八仙过海”关卡同样热闹非凡,孩子们分工合作,在游戏中培养了团队精神。

多元评价 全面发展

      与传统的考试不同,本次活动采用“星级评价”方式,从知识掌握、实践能力、文明礼仪等多个维度对同学们进行综合评价。每个关卡都有老师细心观察记录,既关注学习结果,更重视学习过程。

智慧共育 收获满满

      活动结束后,学校将为每位同学制作个性化的“成长报告”,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看到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这就是教育最美的样子。未来我们将继续创新评价方式,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绽放独特的光彩。

中心课堂 学习策略重研究

本学期中心课堂研究以“学习中心”理念为引领,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通过问题驱动、分层协作与思维进阶等策略,探索了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路径,为研究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实践样本。

      张旸老师执教的数学广角《搭配中的学问》,立足学习中心理念,以问题驱动为轴,依托三大策略:三阶建模(基础组数→迁移应用→实物分堆)层层递进、游戏化情境(如破译密码)激发兴趣、严谨思维闭环(分析限制→有序策略→验证规律)规范探究。这有效突破了“有限制条件的排列方法”核心目标,并通过分类讨论与有序枚举策略的渗透,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协作碰撞中深化理解。整堂课充分调动学习内驱力,使学生在盎然兴趣中达成“思维生长”与“方法建构”的深度进阶。

钱淼老师的英语课以绘本为载体,深度践行学习中心“两段三环节模式”:个体自学以核心问题导学与预学铺垫精准锚定信息提取;小组互学借分层协作与视频媒介(詹天佑/高铁对比)深化主题探究、促成文化共情与精神传承;全班共学依托“科技旅程”隐喻整合认知,自然融合语言目标与思政价值。全课以分层任务驱动思维进阶(分析→应用→评价) ,使高铁主题教学语言训练扎实深入、文化浸润真实有效,在梯度化导学、规范化协作、情感化生成中达成学生语言能力、人文精神与思维发展的三位一体。

本学期研究印证了“学习中心”理念的实践价值:唯有将课堂还给学生,通过科学的策略设计唤醒其主体性,方能实现知识、能力与价值的协同发展。后续研究可进一步探索跨学科策略的迁移应用,以及技术赋能下深度学习路径的优化,持续为课堂变革提供新视角。

老班开讲 慧心分享共育人

6月10日,我校“老班开讲”第三期活动在党群服务中心举行,资深班主任卞艳老师以“教育的温度与力量”为主题,分享了36年班级管理的宝贵经验,为在场教师带来深刻启发。

卞老师强调,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陪伴。她坚持“随时在线”的工作模式,用行动诠释“身教重于言传”,无论是晨读时的轻声指导,还是课间操的标准示范,都让学生感受到榜样的力量。面对特殊学生,卞老师提出“不可爱的孩子更需要爱的证明”,通过个性化关怀帮助每个孩子找到成长路径。她分享的案例让在场教师动容。创新管理,激发潜能。卞老师用“挣积分换心愿”代替传统评价,让后进生从“被扣分”到“争加分”。她坦言:“教育不是修剪瑕疵,而是在不完美中播种希望。”

卞老师的经验展现了我校“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活动结束后,青年教师们纷纷表示,将把今日所学融入日常,让教育真正成为赋能生命的旅程。

素质教育 探索考评新路径

作为区域素质教育评价改革试点校,我校持续深入推进教育评价体系创新研究。本周,教务处王主任组织骨干教师开展专项研讨,对照最新数字教育平台评价标准,进一步优化校本化素质教育考评实施方案。

       在研讨会上,王主任带领团队系统梳理了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的实践经验,重点围绕“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统一”这一核心问题展开深入探讨。下一步,学校将在完善评价标准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评价结果的应用策略,让素质教育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助推器。

AI赋能 工会暖心诚关怀

为关爱教职员工心理健康,提升团队幸福感,我校近日携手武外教育发展基金会引入前沿AI情绪检测技术,为全体教职工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暖心"体验。教学老师、生活老师及后勤食堂职工共同参与,通过30秒快速情绪分析,感受科技与人文的深度融合。活动现场,专业团队通过智能AI系统实时生成情绪状态报告,并提供个性化调节建议。

    此次活动是"智慧校园"与"人文关怀"结合的一次创新尝试,未来将持续搭建此类平台,用科技力量为教职工身心健康护航。武外教育发展基金会负责人强调:"教育者的幸福感是教育质量的基础,我们愿以技术传递温暖,助力构建更有温度的校园生态。"

{{primary_chan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