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我是初二(9)班的张斯晴,今天我想借"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时代命题,与大家共话我们的青春成长,共叙武汉这座英雄城市的语言故事。
先说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也就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在课堂上使用普通话,非常重要。
课堂上,当数学老师用黄陂话问:这道几何题要恁样添辅助线?同学用普通话回应"我觉得该从角平分线入手",是不是像听一场跨地域的"密码对话"?换成普通话,思路瞬间如长江奔涌般清晰顺畅。每个清晨,无论你来自汉口老码头,还是武昌青山,当我们用普通话诵读"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的送别情便跨越千年,展现在我们面前;当我们齐诵"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艾青的家国情怀便在教室里激荡共鸣。若用方言演绎,武汉话烟火气虽浓,却难让五湖四海的心灵同频共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正是我们穿越地域阻隔、共享文明之光的"金色纽带"。
同语言,共情怀,这是维护一个国家统一的重要文化保证,中国历史延绵几千年,得益于我们的汉语。
校园之外,武汉的烟火人间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更藏着成长的密钥。同学们,我们正站在青春的起跑线,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仅是解锁知识殿堂的"万能钥匙",更是我们武汉青少年肩负的时代使命:即用语言的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可以化身江汉路的志愿讲解员,用普通话为四海游客讲述"汉口开埠"的百年风云;我们可以成为社区的反诈宣传员,用规范汉字写下"守护钱袋子,幸福千万家"的暖心提示,让老人们看得明明白白。当我们用普通话讲述武汉故事,就是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滚烫的江城温度。
推广普通话从不是方言的休止符,正如推广规范汉字不会磨灭行云流水的书法。方言是镌刻在血脉里的文化基因,它是古汉语的遗留,它可以在一定的区域存在。武汉话"过早"里藏着市井的热络,"不服周"更是这座城市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但是,在公共场合,我们要讲普通话。正是有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这座桥梁,我们才能把"汉味幽默"讲给全国听,让黄鹤楼的传说乘着普通话的翅膀飞向五湖四海。
在此,我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让普通话成为课堂上流淌的清泉,让规范汉字成为笔尖绽放的花朵。用语言的力量传递江城的温度,让武汉故事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当我们能用普通话向世界介绍黄鹤楼的千年雄姿,描述江滩的落日熔金,我们便真正明白了语言是纽带,文化是根基,而我们,正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最鲜活的青春注脚!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