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促发展,创新提质量——武汉外国语学校办学六十周年回顾暨高质量发展大会系列二之融合与发展

  秉承教育高质量发展始终是我们的不懈追求,值此武汉外国语学校建校六十周年之际,我校初中部近期成功举办了以“融合促发展,创新提质量”为核心主题的系列教研活动。此次活动,不仅是对我校六十年风雨兼程、辉煌成就的深情回望与庆典,更是一次深谋远虑、锐意进取的崭新启航,旨在通过教育教学的深度交融与创新发展,开启智慧教育的新篇章。

语文学科:挖掘文本价值,提升语文素养

  12月17日,我校初中语文学科开展了聚焦“挖掘文本价值,提升语文素养”的教育教学研讨活动。活动中,我校新进教师王诗原上了汇报课《皇帝的新装》。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教研室副主任、特级教师杨金水对王老师的教学给予了肯定,认为她循循善诱,层层深入挖掘文本的教学设计极具价值。课后,围绕语文学科的核心价值与教学方法,教师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究。杨金水老师强调语文教学中深入挖掘文本价值的重要性,并指出真正的教学艺术在于如何通过课文这一载体,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他鼓励教师们跳出单一课程的框架,从更广阔的学科建设视角出发,思考“用课文教什么”,以此引领学生在语言文字的海洋中遨游,感悟文化的魅力,提升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教学理念的碰撞与升华,更为我校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与方向。通过此次学习与交流,教师们对如何更好地挖掘文本价值、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与规划,为未来的教育教学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数学学科:深耕细作,探索新知

  12月16日至18日,我校初中数学教研组连续举办了两场聚焦数学教育教学理念探究的教研活动,旨在通过课堂观摩、评课交流及教学研讨,深化对数学整体性、数学思想方法内在一致性的理解,并探索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数学思维。

  首场活动于16日下午在初一年级(2)班展开,青年教师杜逸凡以《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为主题,通过复习导入、问题引导的方式,巧妙地展示了数学知识间的横纵向联系,强调了数学教学的整体观和数学思想的一致性。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学教研员、特级教师桂文通及我校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参与了此次观摩,并在课后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桂老师对杜老师的教学目标明确、内容安排合理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提出了增加学生探究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宝贵建议,为数学教学理念的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

  紧接着,18日下午的初三数学教研活动在我校初中部四楼录播室举行,江汉区教培中心数学教研员闵耀明、初三数学教研活动负责人詹新生莅临指导,区内各校的初三数学教师齐聚一堂。活动中,我校骨干教师张芸烽老师以“一类双动点连接线段的最值问题”为核心,通过经典例题与变式训练,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数学问题的本质,实现了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的紧密融合。詹新生老师以“放、活、深、紧”四字高度评价了张老师的课堂,并鼓励其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引导和总结,为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这两场教研活动,不仅是对具体教学课例的探讨,更是对数学教育教学理念的深刻反思与前瞻探索。通过专家的引领、同行的交流,教师们对数学教学的本质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为未来的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共同致力于构建更加高效、富有启发性的数学课堂。

英语学科:探索新思路,激发新活力

  12月4日,初中英语“三新”研究与实践活动在我校初中部拉开帷幕。活动中,樊娲、何睿、夏涓涓三位老师分别展示了八年级、七年级和九年级的英语教学课例。樊娲老师以未来生活为主题的以读促写写作课,通过视频导入、图片预测、阅读范文、思维导图搭建支架等教学环节,引导学生逐步深入,落实了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理念。何睿老师的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则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小组活动、实践活动和真实场景创设,帮助学生深化对不同职业的理解,并学会合理规划时间。夏涓涓老师则围绕人教版九年级Unit 8的主题,详细阐述了基于大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和实施思路,注重学科融合和减负增效。江汉区教培中心英语教研员陈冕老师对三位老师的展示进行了精彩点评,肯定了他们的独到创新与深刻思考。

物理学科:新教材,新实践,新探索

12月13日,我校初中部迎来了《2024年版初中物理新教材解读》系列活动。颜琼老师以《质量密度》为题,展示了一节精彩的示范课。她的教学设计严谨,逻辑清晰,将抽象的物理概念与生活实例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初中部傅彦校长对颜老师的说课进行了点评和指导,提出了改进建议。江汉区教培中心物理教研员李维老师对新教材、新课标进行了深入透彻的解读,强调新教材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物理教研员郭新文老师则解答了新旧教材的不同点和处理方法,以及中考命题的特点及要求,为老师们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化学学科:以学为中心,提升教学效率

  近日我校开展了《以学为中心,提升初中生“发展性学习质量”的行动研究》课题研讨活动。青年教师刘昱航老师执教了《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化学公开课。华中师范大学毛齐明教授、课题研究组老师、化学学科组老师进行了现场观摩听课和课后教学研讨。

  刘昱航老师在已学过的氧气实验室制取的基础上,从确定反应原理、选择实验装置、物质检验的视角展开对二氧化碳的研究,引导学生形成实验室制取物质的一般思路方法。整堂课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发学生热烈讨论、交流、质疑、补充。专家组厉博士高度赞扬了这堂课,现场演绎小剧场,设计新颖,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分组实验类型多样,充分发掘了学生的兴趣;思路模型体现了化学学习的递进性。毛齐明教授评价刘老师的课设计用心,结构清晰,充分让学生动起来探究化学学科本质,但教学要从实际出发,环节需要更为精炼清爽,易于解决的问题尽量在课前学习中解决,进一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道德与法治学科:精准指导,高效备考

  12月16日,道德与法治学科迎来了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范莉老师的指导。连玲老师执教了一节《学情调研二》评讲课,范老师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一节有方向、有思想、有方法、有条理、有智慧的高效复习课。课后,范老师还就新中考的命题和阅卷给予指导与说明,为接下来的复习与备考工作指明了方向。

历史学科:融合促发展,创新提质量

  12月16日,我校初中部举办了历史学科“融合促发展,创新提质量”主题教研活动。申之言老师在初二(10)班讲授了《正面战场的抗战》历史展示课。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历史教研员童绥宝老师对申老师的教学进行了充分的点评和指导,并耐心解答了各年级段教师们实践中的困惑。童老师特别强调,立德树人是历史教育的根本任务,历史教学必须关注时代需求,积极探索项目式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等创新路径。此次活动为历史教学指明了方向,激发了老师们的创新热情。

  

  通过这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武汉外国语学校初中部不仅生动展现了各学科独有的风采与丰硕的教学成果,更在教育实践的沃土上勇敢探索,开辟出一条通往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此次活动不仅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技能,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还优化了“五群三维”课程体系,增强了教育实效性。值得一提的是,活动中,“武外教联体”的亲密伙伴——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四中学、我校小语种基地校——军山外国语学校,以及江汉区众多教育界的同仁们,纷纷热情加盟,共襄盛举。这不仅加深了校际间智慧的碰撞与情感的交融,更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互补。

  展望未来,武汉外国语学校初中将继续高举“融合促发展,创新提质量”的旗帜,以不懈的探索精神和蓬勃的创新活力,勇往直前。我们矢志不渝,致力于培育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英才,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与新鲜的血液,共同绘就教育事业的壮丽篇章!

{{junior_channel.title}}